在哈罗北京国际学校幼儿园,一项以“故宫”为主题的项目制学习正悄然激发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动手创作到实地探访,从神兽传说到古建筑美学,孩子们在真实而多元的文化探究旅程中不断成长,逐步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兴趣。本次“故宫项目制学习”由中方园长高寒主导,融合沉浸式教学与跨学科探索,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与表达中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综合素养。
高园长拥有澳大利亚Torrens University教育改革与创新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士,曾获得多项国际教育与智能技术专业资质。她长期致力于将跨文化课程设计与智能技术融入幼儿教育一线实践。她表示:“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记住历史,更能在体验中与文化建立情感连接,在合作中发展思维与表达。”
故宫项目以“探索故宫”为核心主题,围绕建筑结构、神兽寓意、传统纹样等内容开展系统学习,并结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特点实施分龄推进。小班通过彩绘方式制作“午门门钉”,中班用超轻黏土塑造“椒图”神兽并装饰九龙壁图案,大班则尝试绘制传统屋檐纹样并进行立体构造设计。陶艺课程中,孩子们还将青花瓷纹样融入旗袍、摆件等作品中,激活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创造力。金秋十月,大班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实地参访故宫,近距离观察屋脊神兽与三大殿结构,激发了对古建筑美学的兴趣。返园后,孩子们围绕绘本《中国的房子》展开进一步学习,探讨斗拱、榫卯、窗棂等建筑细节,并合作搭建微型模型,初步建立起空间结构认知。
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寒带领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教研,依托多维数据支持系统对幼儿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追踪与精准分析,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原本为期一个月的古建筑主题,在幼儿兴趣驱动下延展至两个月,融合了科学探究、艺术创作、数学测量等多个领域。同时,教师借助成长记录工具,持续追踪和分析幼儿在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后续课程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我最喜欢神兽‘椒图’,它住在门上,保护大家不被打扰。”一位中班小朋友在作品展示会上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创作。许多家长也表示,孩子在项目中主动讲述故宫故事,不仅表达能力有所提升,更展现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自豪。
自项目实施以来,幼儿在认知发展、协作能力、文化认同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变化,教师团队的跨学科融合与专业研修也在不断深化。园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故宫项目”,同时深化家园共育机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共建多元、立体的育人环境。
“文化教育不是传递答案,而是唤起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与好奇。”高园长总结道,“我们希望,哈罗的孩子能在探索中建立文化自信,也能在成长中成为有根、有爱、有创造力的人。”
(文/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