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我们以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隆重举办了“凝心聚力迎全运广州市第十七届群众书法大赛”。并于10月28日上午,“凝心聚力迎全运—广州市第十七届群众书法大赛”颁奖仪式暨作品展开幕式,在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三楼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广州市书法协会主办,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协办,并得到广东粤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



出席的嘉宾有市政协原副主席郭志勇、市政协副秘书长魏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颜奕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倪宽、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佛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梁炳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菲鸿、广州市政协原二级巡视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协会会长陈春盛、广州市书法协会顾问、执行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来自全国的获奖作者代表、书法爱好者、媒体记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参加

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魏强致辞
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魏强代表办公厅致辞,他表示本次大赛以笔墨为桥,为全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搭建了生动的交流平台;以文化为韵,为喜迎全运营造了浓厚热烈的氛围;更以同心为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了磅礴合力。大赛秉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既为各界人士搭建了“以文会友、以艺交心”的平台,更深化了人民政协“团结与民主”的两大主题,通过本次大赛让广大群众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凝聚共识,在参与文化实践中坚定信心。

广州市书法协会会长陈春盛致辞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协会会长陈春盛在致辞中回顾了广州市书法协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针对本次大赛,他特别指出几大亮点:一是参赛作者地域分布广泛,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广泛参与性;二是参赛作品数量达到1128件,创历史新高,展现出浓厚的群众创作热情;三是作品整体水平高,其中不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精品力作;四是比赛影响力显著,通过全国性书法平台发布征稿启事,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范围。陈春盛会长向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为本次大赛提供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表达衷心感谢,并对下一届书法大赛的举办成功表达了坚定的信心与热切期盼。

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郭志勇宣布开幕

一等奖获奖者刘锐做了精彩分享发言
活动特别邀请一等奖获奖者刘锐做了精彩分享发言。他表示,笔墨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每一笔都凝结了书法家们对传统的敬畏和创新的思考。“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时代的互联”,他这次的参赛作品在追求线条韵律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精神




特邀作品

特邀作品

特邀作品

特邀作品

特邀作品

特邀作品

特邀作品
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广泛响应,共收到投稿作品1128幅,其中,外省市作品达154幅,投稿地域广泛,覆盖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这一盛况空前的地理跨度,生动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以翰墨为媒介、凝心聚力共迎全运盛会的热情,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与蓬勃生机。





经书法专家委员会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的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100名及入选作品100名。这些获奖作品,连同广州市书法协会会长、副会长等嘉宾的佳作一并展出。展览作品行、草、隶、篆诸体兼备,风格多样,既注重形质之美,又追求神采之韵,兼具鲜明的时代特色、较高的艺术品味与丰富的精神内涵,集中反映了当代群众书法艺术的整体水准与审美追求。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我市群众性书法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精彩展示,更是通过书法这一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瑰宝,有效搭建了全国书法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它以艺术的形式,将迎接体育盛事的喜悦与弘扬国粹的热情紧密融合,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团结奋进、热烈祥和、文明和谐的良好文化氛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动力。
在此,我们谨向所有积极参与本次大赛的书法爱好者、向辛勤付出的评审专家,向给予大赛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让我们共同期待,以此次大赛为新的起点,继续用笔墨传承文化,用艺术凝聚力量,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场笔墨荟萃的盛会,是赓续中华文脉的生动实践,更是凝聚共识、团结力量,共赴全运之约的精彩缩影。站在新的起点,广州市政协将始终秉持文化传承的初心,以墨聚力、以文化人,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广州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