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伟咨政工作室智库专家团赴钦州市人民政府调研策略
7月12日整整一天,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智库专家团(下称智库专家团)一行28人赴钦州市人民政府开展学习交流调研活动,主题是“智库专家团助力钦州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钦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谢立品,钦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丁顺,钦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立和,钦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李自荣等领导热情接待了智库专家团的到来。智库专家团上午八点钟从南宁市金水湾国际大酒店出发,专家们统一着装,蓝挂胸牌,一路鸟语花香,雨过天晴,艳阳高照,到下午4点钟在钦州市政府召开座谈会,马不停蹄的现场调研7个点:(1)10:00参观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了解到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情况;(2)10:45参观北部湾港智慧港口创新中心,了解到钦州港大榄坪南7#—10#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情况等;(3)11:20参观中伟钦州产业基地,了解到引进产业对大力推进向海经济的重要性;(4)11:50参观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沙盘,了解到钦州市向海经济的整体情况。(5)13:35参观见炬科技公司,了解到引进省外高科技企业是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灵魂;(6)14:30参观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了解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何等重要;(7)15:25参观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工程进度令人振奋人心。平陆运河现已投资三百多亿元,过半期待。(8)16:00 在钦州市行政信息中心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总顾问林超群在座谈交流会上希望钦州市人民政府以红色文化和道德力量为思想指导,全力推进向海经高速发展。谢立品副市长代表钦州市人民政府对智库专家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待智库专家团的咨政力量通过自治区层面大力推进钦州市向海经济健康、有序、高速的发展。钦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立和向智库专家团介绍了钦州市向海经济的情况,钦州市发改委、工信局、运输管理局、海洋局等政府部门就钦州市向海经济发展作了情况介绍。21:00智库专家团返程南宁。行程安排十分紧凑。 此次智库专家团赴钦州市人民政府学习交流调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借此十分感谢钦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十分感谢参加调研活动的领导、专家、企业家的无私奉献与智力付出! 钦州市是广西重要沿海城市,区位优势突出,钦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向海图强、向海开放的战略方向,做大临港经济,建设全国向海经济发展先行区,特别是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来,向海经济发展不断取得实效,已建成47个万吨级码头、石化及新材料产值超千亿元、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等。用“三个震惊”来形容钦州市向海经济发展十分恰当,即:震惊钦州市的高端外型企业实力之强大、震惊平陆运河的青年枢纽工程进度之快、震惊钦州市委、市政府践行“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站位之高。智库专家团通过调研,发现钦州向海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体系不够完整、人才短缺、临港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智库专家团为此深入研究,提出助力钦州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谨供自治区领导和钦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钦州向海经济:石化基地、平陆运河、产业布局、 内港发展规模形成 一路高歌猛进 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区,约有4万平方公里海域、16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600多个海岛、10多个港湾,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先后作出了“打造好向海经济”“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广西发挥向海优势、打造向海经济。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出台了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系列政策文件,实施了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事项、重大工程,向海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广西正在全面实施新一轮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区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5%。我们应举全区之力抓产业、扩开放、畅通道、强科技,奋力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注入“蓝色动能”。 钦州市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等重大战略工程为牵引,以钦州港国际门户港建设为龙头,整合区域向海发展资源,创新向海经济发展政策和机制,建设全国向海经济发展先行区、现代化海洋城市。 一、钦州市向海经济发展情况 (一)向海战略布局全面形成 1994年钦州港2个万吨级码头建成运营,开启钦州向海发展的征程。30年来,钦州市坚持以钦州港为龙头,做大临港经济,作为全市发展重中之重。特别是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来,以钦州港为枢纽,打通陆海双向的物流网络,海铁联运班列对内辐射18个省(区、市)72个城市152个站点,集装箱航线超过70家、覆盖全国沿海港口和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向海发展格局。平陆运河建设,进一步提升钦州的西南向海开放发展战略通道地位。全市向海经济规模从2016年的80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830亿元,年均增长10%,以港口为支撑的国际国内贸易额突破2200亿元,港口物流货值突破7000亿元,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1800亿元,向海经济成为全市发展的主要支撑。 (二)向海基础网络日益完善 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的战略定位,近年来,建成运营了钦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航道、4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国第12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万吨级码头达到47个。2023年,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94亿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17位,集装箱吞吐量621万标箱,跃升全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前10强、全球集装箱港口第28位。以钦州港为枢纽,构建向海集疏运网络,已建成港口连接内陆的2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在建2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平陆运河建设,正在推动构建全新的江铁海联运体系。 (三)向海优势产业加速集聚 发挥临港优势,以石化产业为先导,加快发展以大宗原材料加工为重点的临港大工业,落户临港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22家、中国500强企业34家,产值超500亿元制造业企业1家、超过100亿元制造业企业3家。石化及新材料成为最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临港产业集群,5年来,建设了中石油二期、华谊、恒逸、桐昆、中伟、格派等6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已经完成投资超过600亿元,钦州石化及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石化基地,3年后工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临港经济对全市支撑作用持续提升,2023年自贸区钦州港片区GDP444.2亿元,占全市比重从2016年的19%提高到2023年的26.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36.6亿元,占全市比重从2016年的30%提高到2023年的76%。 (四)海洋经济发展凸显特色 立足“海”的优势,挖掘海洋资源优势,推动海工装备、海洋养殖、海洋服务业海洋产业发展。中船广西公司形成了10万吨级以上修船、2万吨级造船能力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大蚝等养殖,海洋渔业产值超过86亿元,大蚝品牌价值53亿元。建设了以海洋为特色的北部湾大学,开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等,设立有海洋科学、港口航道、轮机工程、水产养殖等专业,与中船广西公司等联合共建广西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广西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工程技术创新。2023年,全市海洋经济产值878.5亿元,占全市GDP的44.8%。 二、钦州市在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一)产业体系不够完整 虽然钦州临港已打造化工、新能源材料、海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粮油木材5大产业,但多为行业龙头企业,如华谊、中石油、中伟等,缺乏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支撑,远没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二)人才短缺 目前钦州市仅有一所本科院校——北部湾大学,船舶、海员培养、海洋生物等学科建设尚处起步阶段,还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无法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求。 (三)临港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6年临港工业产值和县域工业产值基本持平,但去年临港工业产值占比已快速上升到76%,而县域工业产值占比急剧下降到24%,约为452亿元,不到临港工业产值的1/3。 (四)向海经济项目支撑不足 一是推动向海经济统计、核算体系试点改革难度大,目前需要向市领导汇报同意并积极去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沟通申请国家级向海经济统计研究试点城市。二是钦州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2-2030)已修编完成,但是连续两年未申报成功,如若再申报,而申报条件改变,前期经费将不满足再次修编。 (五)海洋渔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渔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养殖设施改造升级等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高产稳产的养殖条件。海产品主要以活鲜销售为主,缺乏加工型龙头企业,海产品流通不成体系,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较低。 (六)滨海文旅业发展缓慢 主要景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业态丰富、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滨海文旅项目偏少。滨海旅游区与县域独特景区资源未形成有效衔接,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路程远等因素。 钦州机遇叠加:三点联想 向海!向海! 面对钦州机遇叠加,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智库专家团有三点联想。自古以来海洋的力量和影响力都是无穷的,例如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起初是一个陆地上的军事强国,后来拥有强大的海军,控制了地中海,这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两栖”帝国,兼具陆地和海洋的优势。15世纪末至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通过探索新航路,发现了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新贸易路线。这标志着全球化贸易的开始,也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发展;16世纪至20世纪的英国通过海洋逐步控制了全球的主要航道成为19世纪的世界超级大国。同样,15世纪初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这些向海发展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海上实力,促进了与沿途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这些事件展示了向海发展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从贸易促进、文化交流到技术传播,海洋一直是连接世界的关键纽带。从而,“向海图强”更显睿智和深远的意义。 从中国的海港海滨城市,联想“开放发展”的海洋之路;看中国实力强港口城市或滨海城市,它们在国际贸易、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最大共性就是“向海”。例如:上海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上海还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深圳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港口,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之一。深圳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广州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商贸业。广州还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青岛是北方重要的深水良港,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城市。青岛还是山东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也是东北亚重要的物流中心。大连还是中国重要的石化、机械和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宁波-舟山全球货物吞吐呈最大的港口,拥有超大型船舶停靠能力,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口岸,是浙江省经济强市。还有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深水港,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天津还是中国北方的工业重镇和科技创新中心;厦门是福建省的重要港口,厦门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拥有发达的电子、机械和轻工业;烟台是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烟台还是中国北方的葡萄酒产区和重要的果蔬出口基地;泉州是福建省的另一重要港口,泉州还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发达的纺织服装和建材产业......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和港口吞吐量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它们通过海洋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推动了中国与全球的贸易往来。从这些城市发展经验得出“开放发展”的海洋之路是必选的途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其滨海城市主要集中在广西南部沿海地区,面向北部湾,这些城市不仅享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还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蓬勃的经济发展潜力。广西经济的的滨海城市的“钦州市们”例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滨海港口城市各有特点,更要科学规划、整体联动、系统发力。 北海市最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广西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拥有银滩涠洲岛等知名景点,是潜水、浮潜、海滩休闲的热门目的地。北海银滩被誉为“天下第一滩”,水质清澈,水质清澈沙质细腻。北海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海丝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经济以旅游业、渔业、石化、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同时拥有北海港,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南部,南临北部湾,拥有深水良港,是广西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防城港还拥有金滩、白浪滩等美丽海滩,以及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经济以港口物流、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重工业为主,同时发展海洋渔业和旅游业。 钦州市的向海经济机遇叠加: 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北岸,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承担着大量的货运和物流任务。钦州拥有象山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同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经济以港口物流、石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同时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 ——钦州市海洋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授予 “联合国海洋十年-加速海洋空间规划在西太地区实施(UN21)示范区-中国钦州”荣誉称号,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蓝色企业增加至2008家,其中涉海“四上企业”140家(含重点企业86家,规上企业21家),积极助推本市11家涉海企业加入广西-东盟海洋产业发展联盟。今年上半年,我市海洋生产总值预估4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8%。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协助中船广西向自治区发改委申报十万吨级海上船舶维修平台维修及升级改造项目,积极争取2024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200万元用于对维修平台全面维修及升级改造。推动中国-东盟国际海洋产业园项目纳入《钦州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2-2030)》修编,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约42亿元,用地面积约460.5亩。 ——钦州内河港拟规划港口岸线约13.4公里,规划布置82个5000吨级泊位,将形成码头通过能力7470万吨。按照港区、作业区、港点三个层次将全港划分为“两港区五作业区多港点”总体布局。两港区,即灵山港区、南北港区;五作业区,即沙坪作业区、陆屋作业区、平吉作业区、龙湾作业区、久隆作业区。其中,钦州内河港陆屋作业区、平吉作业区起步码头项目已列为钦州市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突破行动先导工程,力争2024年先行启动陆屋作业区起步码头项目前期工作。为充分发挥平陆运河的战略作用,服务平陆运河沿线从广西内陆地区的资源调入以及与珠江流域城市的水路货物交流,同时兼顾平陆运河沿线产业园区与沿海港口货物运输集散,以及平陆运河沿线未来水上旅游发展带来的旅客运输,在平陆运河沿线钦州段约115公里范围内规划布局建设钦州内河港。钦州市已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开展《钦州内河港总体规划(2035年)》编制工作,并形成规划成果上报自治区审查。目前,正在根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反馈的审查意见对钦州内河港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有望年内获批。 专家建言献策:群策群力 助力钦州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库专家团如何助力钦州市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林忠伟主席、赵晓阳常务副主席、韦良军第一副主席、何虎翼研究员博士、陈林教授博士、陈禄青教授、龙义勇副主席、龚维玲教授等专家为此建言献策。 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主席,致公党中央第十五届农业农村委员,广西中盟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广西社会科学院咨政专家林忠伟教授建议: 将钦州市向海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1.科技创新合作落地对接。深化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大湾区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组成产业技术联盟,推广“产业基地+产业基金+创新平台+创新联盟”四位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及专业技术人才,吸引大湾区科研团队入驻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等。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高企考察钦州、投资钦州,把钦州市向海经济推向新的建设高潮。 2.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钦州市以现代石化及煤化工等产业为主。 3.加快建设具有钦州特色的离岸金融市场。一是依托广西自由贸易区,政府主导建设以低税型为主的离岸交易结算中心;二是培育和壮大离岸市场金融主体,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境内外企业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三是丰富离岸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拓展,积极拓展本外币跨境投融资、离岸融资租赁和离岸保险业务,探索建立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构建香港-钦州-新加坡跨境投融资产业生态。四是循序推进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国际化。 4.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以东融粤港澳大湾区为导向,激励钦州与大湾区两地的企业联合推进高素质产业人才教育解放思想,建立人才成长平台。 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理论研究部部长、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何虎翼建议: 5.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对标全国和国际知名港,明确钦州港定位,搞好港口码头基础建设,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系统联动思路招商,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培育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做好临港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钦州市区部分路段实现石化运输车与人道分流,切实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6.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大宣传力度,钦州市各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承办一些全国性行业大会,提高钦州市知名度;引进2-3所以海洋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校联合办学或在钦州成立分校(区),完善学科平台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本土化人才;出台富有吸收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柔性引进院士、首席科学家等专业型人才,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钦州市高科技企业。 7.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围绕平陆运河两岸,规划建设内河港,在灵山县、钦北区、钦南区等建设5千吨级泊位,提升跨区域运输能力;加强县域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一些与临港石化、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互补的上下游企业;建设平陆运河物流体系,推动临港与县域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第一副主席、广西软实力文化科技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韦良军建议: 钦州市的向海发展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战略部署,涉及国家政策引领、自治区支持和地方创新实践,旨在通过提升港口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区域合作等措施,将钦州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港、海洋经济强市和宜居宜业的滨海城市。 8.创新政策,解放思想、向海图强。钦州市要紧扣“向海图强"的种战略导向,解放思想,创新政策,通过海洋的开发利用来增强整体实力。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壮大海洋经济,通过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能源(如海上风电,潮汐能)。海底矿产资源开采等,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增长。 二是投资海洋科技,投资海洋科学研究,包括海洋生物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等,提升国家在海洋领域的科技竞争力。 三是开展海上军民融合建设,服务海军装备现代化,提升海上防卫和远海作战能力,确保国家的海上安全和利益。 四是促进海洋交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建设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海洋权益,提升国际影响力。 9.有立有破,整体一盘棋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立”则立足于服务“海洋强国”向海发展高维站位,“破”则破局当下产业的零碎、链不长的情况,整体一盘棋向海发展。“向海发展”则更多地聚焦于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旨在通过海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层面:钦州市向海发展的战略意义。从国家层面看,钦州市向海发展是响应“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国家政策层面,如《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等,均强调了海洋经济的重要性,钦州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其向海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我国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层面:钦州市向海发展的区域优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层面,钦州市的向海发展是广西建设“海洋强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的门户,钦州港的建设和完善,不仅加强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还促进了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广西通过支持钦州港的物流体系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创新,以及与周边省市的联动发展,共同推动了广西向海经济的全面发展。 钦州层面:向海发展的具体路径。 ——港口建设与物流枢纽打造。钦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港,通过扩建深水泊位,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优化码头作业效率,以及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构建了辐射西南,中南、华南乃至中亚,中东、欧洲的国际物流网络。 ——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钦州市重点发展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构建了向海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钦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同时,通过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钦州市在向海发展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保护海洋生态,发展绿色港口和循环经济,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钦州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利用中国一东阻博览会等平台,提升钦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化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钦州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程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通过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支持,吸引企业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高附加值的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信息通信等。 ——海洋环境保护。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防治海洋污染,实现绿色海洋经济。 ——海洋文化交流。通过海洋通道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增强海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沿海国家的海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灾害等全球性挑战,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 总之,“向海图强”侧重于通过海洋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而“向海发展“则更强调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发展,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库专家团部分专家赵晓阳院长、陈林博士、陈禄青教授等,以及钦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建议: 10.深化全域向海发展。强化向海“硬联通”和“软对接”建设,重点加快打通灵山、浦北、钦北区至市区、钦州港的“一小时”或“半小时”高速公路通道,建立健全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与县区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县域整体向海发展,融入全市向海发展体系。以平陆运河两岸为核心,加快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带动平陆运河沿线国土空间开发。依托平陆运河航运组织功能,在物流、产业链、江海旅游等方面,与南宁、贵港等西江城市建立跨区域向海发展合作机制。开展经略深海远海战略研究,拓展向海发展空间。 11.打造江铁海多式联运中心。平陆运河将于2026年建成,江海联运作业区核心区在钦州港,钦州将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唯一的江铁海运输方式的汇集地。在已有的海铁联运系统的基础上,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江铁海多式联运中心,力争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和组织的新平台。争取加快启动建设钦州2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0万吨级以上散杂货泊位、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平陆运河江海联运换装作业区等项目,尤其是补齐煤炭、矿石、化工品等专业散货码头短板,提升钦州江铁海多式联运服务的“硬实力”。 12.做大做强陆海产业链。以石化为主导和支柱,围绕钦州港龙头石化项目,构建绿色石化中下游产业集群,梯次布局石化下游产业链,建设化纤纺织等专业园区,推动石化产业向后方腹地拓展。建设陆屋、沙坪、平吉3个“运河+向海”特色产业园。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内河航运运输的双重优势,以钦州港为中心、平陆运河沿线为支撑,建设原油、煤炭、天然气、粮食等能源、资源储运项目,构建平陆运河战略储备走廊。依托平陆运河物流体系,推动钦州临港石化、新能源材料产业与南宁、贵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机制。依托中船钦州基地,建设平陆运河智慧船舶产业园,2024年启动2万吨级造船项目,发展内河船舶全产业链,在钦州打造平陆运河经济带船舶制造和运营管理中心。 13.完善海洋资源开发保障体系。加快补齐海洋经济科技人才短板,支持北部湾大学加快向海洋特色的理工类大学转型发展,与国内海洋、海事高等院校合作,在船舶、海员培养、海洋生物等方面打造2—3个有特色、有实力的精品专业。依托北部湾大学整合各类资源,规划建设中国—东盟钦州海员培训基地、钦州石化产业创新中心、北部湾海洋科教园区等海洋服务业集聚区。创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价值转化模式,改革完善海域海岛管理制度,推行近海滩涂、海洋牧场、养殖海域、海上旅游等近海资源开发模式,探索海洋渔业碳汇、红树林蓝碳碳汇等发展模式。 14.谋划向海高水平开放创新。申报创建国家级北部湾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争取建设面向东盟的石化工业原材料基地。以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机制为基础,建立新能源材料、绿色石化、东盟特色农产品等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政策体系,开展中国—东盟通关、跨境运输等集成创新。建立钦州港与越南海防港“直通船”跨境穿梭巴士协作机制,探索完善中国—东盟港口间跨境运输便利化管理措施。探索沿边临港产业进出口监管制度等创新,研究争取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关税、航运等开放政策在钦州临港特定区域试点实施。 15.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突出陆海统筹、双向开放、市县联动,围绕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建设,谋划编制向海经济先行区规划。建好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和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向海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广西向海经济示范区,助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建立重点蓝色产业联系平台,提高蓝色服务质量,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服务蓝色企业融资活动,拟定金融支持蓝色经济发展相关措施。积极与市政府、自治区沟通,争取资金支持钦州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2-2030)建设。 16.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持续推进重大项目新增用海保障工作。加快钦州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海域论证等前期工作,重点推进平陆运河跨线桥梁工程兰海高速G75钦江大桥桥梁工程等自治区重大项目用海报批,加快推进钦州(桐昆)绿色化工基地一期化工新材料项目用海招拍挂工作。 17.深化海洋生态修复整治。全面完成2020年钦州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争取尽快通过自治区整体核验。加快推进2022和2024年钦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前谋划申报2025年国家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龙门“和美海岛”,助推龙门港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滨海运河文旅精品。探索海洋碳汇机制,推动蓝碳产业发展。实施广西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构建覆盖近岸80%海域的海洋防灾减灾观测网,不断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18.规范养殖用海管理。实施养殖用海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龙门大桥(茅尾海)区域规划养殖用海综合整治攻坚工作。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重点推进龙门大桥七十二泾周边蚝排升级改造,积极支持和推动钦州海洋牧场和渔港经济区建设。研究修编《钦州市养殖用海规划(2019-2030)》,完善钦州市传统赶海区划定及人员标准认定工作,增进沿海群众民生福祉。积极探索海洋生态养殖,促进生态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赴钦州市政府学习交流调研专家团队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林超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广西比干文化促进会创始会长、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总顾问 2、林忠伟: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主席,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自治区决策咨询专家、教授,致公党中央第十五届农业农村委员,广西中盟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广西社会科学院咨政专家,致公党、民革广西区委参政议政专家,青秀区政协智库首席专家 3、林丽娟:自治区民政厅原纪检组组长 4、赵晓阳: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常务副主席、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商务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青秀区政协智库专家 5、黄日干: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总策划、南宁师范大学全国辅导员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原党委书记、青秀区政协智库专家 6、韦良军: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第一副主席、广西软实力文化科技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7、黄显高: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副秘书长、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商务产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8、何虎翼: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理论研究部部长、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青秀区政协智库专家 9、陈林: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副秘书长、广西财经学院规划处处长、教授、博士、青秀区政协智库专家 10、范凯华: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总协调、广西科发集团党支部书记 11、龙义勇: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副主席、南宁师范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快车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 12、龚维玲: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学术部部长,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正高级经济师、青秀区政协智库专家 13、张贺平: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办公室主任、广西中盟文化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 14、陈禄青: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学术部副部长、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授 15、吴翠荣: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16、蒙国莲: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副秘书长,教授,广西可持续发展促进会会长,广西女企业家商会党支部书记 17、刘刚: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副秘书长,广西金典年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18、宁翠萍:林忠伟咨政工作室副秘书长、广西比干文化促进会秘书 19、杨晓帆: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大健康产业部部长 20、杨晓涛: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大健康产业部副部长 21、黄彪:广西中盟文化经济研究院法人、执行院长 22、何科元:广西中盟文化经济研究院党支部书记 23、林何香: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事业发展部副部长 24、陈跃金: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副秘书长兼项目部部长、广西国建投资集团副总裁、青秀区政协智库专家 25、莫丽霞: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宣传部副部长 26、黄章恒: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区域经济部副部长,广西百贝和科技公司法人、董事长 27、谢杏梅:调研助理 28、黄玉梅:调研助理 刘刚 王杰清 农芝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