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科技 财经 访谈 文化 图片 全国 视频

头条

旗下栏目: 头条 国内 聚焦 发现

宋越国公卢琰:忠义救遗孤 教化泽一方

来源:中国资讯网 作者:董立鹏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要:浙江省磐安县新渥街道麻车下村岩岗自然村有座越国公祠堂。 祠堂由前厅和后堂两个部分组成。步入其中,御赐越国公匾额映入眼帘,上书:封工部尚书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卢琰,大宋建隆三年壬戌十月一日午时。 前厅的墙上有三张圣旨分别是封卢琰为越国公诏,封卢

浙江省磐安县新渥街道麻车下村岩岗自然村有座越国公祠堂。

祠堂由前厅和后堂两个部分组成。步入其中,御赐“越国公”匾额映入眼帘,上书:封工部尚书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卢琰,大宋建隆三年壬戌十月一日午时。

前厅的墙上有三张圣旨分别是封卢琰为越国公诏,封卢琰为工部尚书诏和后周世宗敕命。还有宋太祖亲作的《御赐功臣卢琰致仕赠别诗并序》:

“朕以卿尚书卢琰老成历练,欲籍以弼成至治。卿乃起空谷白驹之想,为林泉自适之谋,难为强留之计。然君臣之分,恶可然,故赐汝以诗,以光来裔。诗曰:袖手长才世路轻,爱闲那肯鬻荣名。桂冠使欲辞丹阙,策杖还归老故城。适意不论三仕喜,传家惟有十分清。林间佳趣真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缨。”

图为浙江九支卢始祖宋越国公卢琰行迹照壁

立于祠堂门口的越国公家训: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慎言宜守三缄训、处世常悬百忍图。卢氏宗谱中对此的注解是:“勤修德”不只是为自己图个好报,要从“事亲至孝”做起,进而“泽披乡里”,惠及大众,造福社会,为官为民,一以贯之。“岂为功名始读书”否定读书为功名的世俗之见,要做“博通经术”、真才实学的一代贤人。箴言“慎言宜守三缄训、处世常悬百忍图”,认为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忍让谦逊,少生口舌之争,在生活中多采取实际行动踏踏实实治学做事。

越国公祠堂传递的笃伦常、崇孝义、勤耕读、尚节俭等箴言无不体现着“卢氏”先人对后背的谆谆教诲。

“卢氏”先人自然是宋初“挟孤义不臣宋”而退隐灵山(今新渥、深泽一带)的越国公卢琰。

侠肝义胆舍命救皇子

卢琰(900-985),字文炳,五代后周时人,其上世居河南(汴州)玉川乡(今济源市辖),乡人称玉川卢氏。他文武双全,胆识超群,德行兼优,初任宝宁太宗,累官至工部尚书,因拥戴并辅佐后周太祖郭威有功,受封为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

卢琰出生在唐朝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祖籍地是汴州玉川,属著名的“玉川卢姓派系”,在河南洛阳一带乃是名门望族。卢琰的高祖卢仝和曾祖卢云都是唐代名人。祖你卢郛于公元907——923年间,在后梁朝中任上卿之职。卢琰之你卢清任职越州令。由上述简况可知,卢琰出身于贵族之家,身世可谓不凡。

至于卢琰本人的经历也十分奇特,富有传奇色彩。卢琰初仕后汉,成为镇守边疆将领郭威手下大将。后汉高祖乾佑申年,刘暠死后,隐帝刘承继位。刘承佑听信奸臣谗言,准备杀害包括郭威布什的一批有功之臣。当时隐帝派人将郭威的家属扣为人质,并降旨召郭威回京。郭威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吃一惊,急忙召集卢琰等大臣商讨尖变之策。在应变会上,决定起兵讨伐朝中奸臣。郭威率军刚到汴京,闻隐帝已死。将士们就拥立郭威为王,改国号为后周,自公元951年起,使用年号“广顺”,三年后改年号为“显德”。

卢琰在辅佐郭威建立后周政权过程中功勋卓著,郭威敕封卢琰为荣为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食禄3700户,钦赐金绯鱼袋。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病逝,由他的养子柴荣继嗣帝位。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又逝世,由太子柴宗训继承王位,称为恭帝。当时恭帝只7岁,由太后垂帘听政。但是,事实上政权操在殿前都黄检赵匡胤手里。赵匡胤借机于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址在今开封东北20公里处)兵变,在将士兵们的拥立下黄袍加身,废弃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

图为浙江九支卢始祖宋越国公卢琰行迹照壁

宋太祖赵匡胤采用七妙计策,立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其余后周的公卿太臣都不改变旧职.在宋太祖和一批大将进入内宫时,发现有两个小孩.宋太祖查问这两个小孩是谁。查问结果得知是周世宗的庶子(当时封为纪王与蕲王)。宋太祖环顾将邻们,问该如何处置这两个小孩。侍卫们揣摩宋太祖心意,迅将纪王与蕲王抓起来。两小孩大惊失色,哭声动地。其惨状使卢琰目不妨睹。卢琰冒着生命危险劝谏宋太祖:“尧舜授受不废朱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大将潘美回答:“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耳。”太祖此时又见卢琰脸色铁青,圆眼相瞪,只得暂将两位皇子追回不杀。不久,卢琰为留柴氏一脉,暗将蕲王柴诲抱回府中抚养。

淡泊明志鞠躬“老臣心”

宋太祖初即位深知帝位未固,便千方百计笼络人才,特别是卢琰这位“三朝元老”,便不断对他升封、嘉奖。建隆二年十月十一日,太祖下旨敕封卢琰:“朕惟立国以仁,维国以义,上下之间各得其分。惟尔抚军琰,赋军养民不惮,整军卫民而民不怨,甚得治体。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今特效尔工部尚书便宜行事开国上将军。汝当益励厥志益修厥德,可以前件奉敕。右牒至奉行敕命。”次年五月三日,又提御笔称赞卢琰:“貌端而古,学博而优。三登虎榜,一占鳌头。事亲竭力,政治有谋。孝哉人子,忠矣公侯。呈吁图其像,而赞其德。俾见者仰,高风而佳誉永留!”同年十月初一,又为卢琰封赏敕命:“朕惟以工部尚书卢琰,寄之以重任,公卢琰发身贤科,历任前职历岁已久,克有劳功。书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特进尔荣禄大夫便宜行事开国上将军,封越国公。汝当益修厥德,恪守尔职,可以前件奉敕如右牒至奉行敕命。”至此,太祖对卢琰公官封极品,爵为国公,恩赐之隆已无可复加。

卢琰辅佐后周与宋朝都是尽心尽力的。周世宗柴荣评价卢琰是:“番与其温,冰雪其清。学之已粹,行之已精。执笔横经,陟降殿廷。赤庄辅弼,四海奠宁。而宋太祖赵匡胤也赞扬卢琰是:“抚军养民而民不惮,整军卫民而民不怨,甚至得治体……性资明敏,议论宏深,素事足以尊主,而庇民嘉谋足以经邦。虽相见之晚,尚期望于将来。”

然而,卢琰对宋太祖的恩宠看得很淡,并为抚养蕲王殚精竭虑。当宋太祖在处理了恭帝和纪王后,又追究蕲王下落时,卢琰觉得麻烦将要临头了,于是,他与柴世宗的驸马孙帷温(浙江永康人)密谋,将柴熙诲收为义子,改名为卢璇,同时向宋太祖提出了归农致仕的要求。决定退出朝廷远遁山林。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同意了卢琰的要求。临别时,宋太祖亲作《御赐功臣卢琰致仕赠别诗并序》:“朕以卿尚书卢琰老成历练,欲藉以弼成至治。卿乃起空谷白驹之想,为林泉自适之谋,难为强留之计,然君臣之份恶可恝然,故赐汝以诗,以光来裔。袖手长才世路轻,爱闲那肯鬻荣名。桂冠使欲辞丹阙,策杖还归老故城;适意不论三仕喜,传家惟有十分情。林间佳趣真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缨。”

图为浙江九支卢始祖宋越国公卢琰行迹照壁

福泽一方孕育“九支卢”

像当年昭明太子一样,后周柴氏遗孤蕲王熙诲被卢琰带到磐安避难,隐居在鸡犬相闻的灵山之麓。卢琰见村民朴野,文化落后,就以身范物,建塾延师,课诸子孙及乡人之子弟入,造福了一方百姓学。当地风俗因之大变,成为文化之乡。

卢琰携蕲王避难灵山是在一个大雪封山的日子,那天,他如同出笼之鸟,与孙帷温一起率全家老少,挟蕲王柴熙诲连夜出京城,过临安,不久来到了灵山之麓(今新渥镇大山下一带)长期隐居。据传,当时正是冰天雪地的日子,宋太祖追查蕲王的下落,于是怀疑到与卢琰归农有关,马上派追兵追查。卢琰等从东阳方向进入灵山一带,为了躲开追兵,急中生智,把靴子倒回来穿上,他进山的脚印便成了出山的脚印,当追兵赶到时,见这里杏无人烟,只有茫茫雪野和一谷觅食的麻雀的叫声,而行人的脚印也是向外走的,便离开了。

就这样,一行人躲进了这里,避过了追兵。卢琰见峰峦叠翠,环境幽雅,正合自己躬耕垄亩的性情,便在此定居下来,并把这个地方称为“朵山”,意即“躲”山,解放后,谐音改为“大(浙江方音:do)山下”。据《大山卢氏宗谱》谱序载:“……越国公始居汴,为后周工部尚书,有政绩禅,宋后迁居婺之灵山,灵山者卢氏发祥之地也。自越国公而上皆缺而不书,古籍无所稽,略其所当略也;自越国公而下,支派世系近而可考,详其所当详也……”记述了越国公迁居灵山的史实及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从此,卢琰侠肝义胆成为后人传扬的美德。

据记载,卢琰隐居灵山五年后,为使宋太祖彻底放弃对自己的牵制,巧妙地让儿子们和地方官上表,奏明"卢琰已死"。宋太祖接报派使臣中书省侍郎李克明来灵山吊唁,祭文曰:"窃维卢琰历事吾朝,累建劳绩,于时有年,嗣朕在位,实公匡辅,忠义可嘉,方期上柱国家,岂意溘然先逝,讣闻不胜哀悼。今特遣官谕祭,以示异恩……",对卢琰作了很高评价。

此后,卢琰便安心地开始了开发灵山这片沃土家园。据《大山卢氏家乘旧序》载:"……其乡多朴茂之风,公建塾于斯,设教延师课诸孙子,乡之后秀者从之益众,而又以德化人,一时风俗美而人才出……"。

八年后,即宋雍熙乙酉年(公元985年),卢琰病逝,葬于灵山南麓。据传,越国公卢琰墓规模宏大,经千余年而不损。

卢琰娶上将军赵光之女,共生育八子一女,以自己的女儿卢锦嫁给蕲王柴熙诲。因惧怕赵匡胤查出蕲王下落,卢琰把柴熙诲改姓换名,叫卢璇,收为养子,又是女婿,依年龄排序列卢为“九支卢”,后都为宋廷文臣武将,栖居浙江各地,其后代遍布我国东南及港澳台地区。

图为浙江九支卢始祖宋越国公卢琰行迹照壁

浙江卢姓中九个支脉的有关情况:

第一支卢开基祖卢圭,是卢琰的长子,生于后汉隐帝乾祏二年(公元949年)。在宋代历任中书舍人、朝议大夫、京都刺史、秘书少监。这个支脉起初定居于永康灵山中卢村(今属浙江省磐安县),尔后子孙繁衍众多,散布于浙江省永康、平阳、金华、青田、松阳等地。

第二支卢开基祖卢璞,是卢琰的次子,生于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在宋代历任中书令、工部侍郎、知诰事。这个支脉起初定居于永康灵山上卢村(今属浙江省磐安县),尔后子孙又迁徙于浙江永康县青山口等地。

第三支卢开基祖卢璇(卢睿),原是周世宗之子,由卢琰收养为义子,把原姓名柴熙诲改换成姓卢名璇。他随义父卢琰在浙江永康隐居多年。其义父义母逝世后,卢璇举哀守孝十年才出仕担任官职。他荣任殿前防御使,为宋真宗所重用,后来还晋封为武烈侯。这个以脉起初定居于永康灵山下卢村(今属浙江省磐安县),尔后子孙繁衍甚速,成为“九支卢”之中人数最多一支。后裔广泛散布于浙江省永康、武义、东阳、仙居、缙去、浦江、龙游等县市。

第四支卢开基祖卢兑,原是卢琰的第三子,因插进卢琰义子(也成为女婿),故顺延排名为第四。卢兑历任中书舍人、中议大夫等职。这个支脉起初定居于永康丁坑,现子孙繁盛遍布于浙江省许多县市。

第五支卢开基祖卢衡,历任典略校尉、都司令中军从事郎。这个支脉起初定居于永康青山,现子孙繁多,散居于浙江省 永康县及周围各县。

第六支卢开基祖卢勋,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公元948——988年)在广南等处任提刑按察使。

第七支卢开基祖卢敏,于宋太宗端拱年间(公元988年——998年)任江陵都尉、将仕郎。又于至道扑间(公元995年——998年)任职湖南道。后裔在浙江省缙云及仙居县等地居住。

第八支卢开基祖卢理。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公元990年——995年)任京都邑令、随御副将等职。这个支脉起初定居浙江永嘉,后来又迁一部分到浙江仙居县方山等地。

第九支卢开基祖卢卫,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1004年)历任安南路新喻州检阅、广南都司令等职。这个支脉起初定居于浙江人居的卢东奥,后来子孙分出一支到永康县石江等地。(作者:卢兴宝)

责任编辑:董立鹏

上一篇:梁钰萍:爱国励志公益形象大使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科技 | 财经 | 访谈 | 文化 | 图片 | 全国 | 视频

Copyright © 2018-2026 中国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技术支持:织梦58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