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讯网河南讯(程传忠 报道)8月21日,河南商丘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大学生王可欣等一行前来郸城拍摄丹钧泥塑专题。
王可欣一行带着摄影摄像器材驱车来到郸城县高新区张振福丹钧泥塑工作室,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惊呼道:“哇,展厅的实物比网上看到的作品图片还要漂亮,郸城就是丹钧泥塑的发祥地,乃艺术圣地。”大学生们瞬间感受到了丹钧泥塑文化的神奇窑变以及更深层次的含义。对张振福大师创作丹钧泥塑过程全程拍摄:取土、粉碎、筛土、浸泥、和泥、揉泥,构图、泥稿、塑形,素烧、着釉色,釉烧等72道工序。
王可欣介绍:“我们是商丘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学校安排拍摄有深厚文化底蕴、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纪录片,我们仰慕已久的张振福老师的非遗泥塑作品享誉全国,更值得关注的是,张振福老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实验,把老子炼丹的文化融入泥塑艺术,研究出独一无二的丹钧泥塑,很值得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来。”
张振福大师参照老子炼丹的技法,烧制出丹钧泥塑,(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在此炼丹而成,故称作丹成,后谐音“郸城”,张振福大师就在老子炼丹遗址处建立“丹成窑”)。郸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炼丹而成,古称“丹成” ,老子炼丹炉炼出的有两件最著名的宝贝:一件是玉净瓶,另一件就是宝葫芦,明代神仙小说《西游记》:卷帘大将(沙和尚)因为在王母娘娘蟠桃会上失手打破一个丹瓷盏(蟠桃会上所用酒具、茶具,均为丹瓷)被罚落入凡间。张振福恢复老子丹成窑,就建在郸城老子炼丹遗址,利用老子炼丹术(在釉料中加入朱砂),有益于人体健康,张振福历经16年,研究出丹钧陶瓷(老子的师傅是鸿钧老祖,其传授炼丹技法于老子,因此,丹瓷也叫丹钧陶瓷,后来民间烧制陶瓷的窑口,都一致敬拜老子,老子是烧制陶瓷的祖师爷)。
为了详细记录泥塑制作技艺,张振福老师现场用18公斤黄河泥,花费25分钟时间创作一件原生态泥塑《两小无猜》,表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豫东乡村儿童在玩耍之余,歇息时说悄悄话的画面,小男孩手拿刚刚摘下的南瓜,小女孩侧身扶着男孩的肩膀,在男孩耳边说悄悄话,作品构图巧妙,反映童真童趣,活泼可爱、淳朴生动,作品长42厘米,宽30厘米,高33厘米。经过一天的拍摄,记录了张振福老师原生态泥塑和丹钧泥塑的制作流程以及烧制过程。
张振福老师向大学生们讲述了每个泥塑作品的制作创意及灵感,其现场还手把手的教王可欣制作《小伙伴》的泥塑圆雕。大学生张湫術说:“通过对张老师的非遗丹钧泥塑拍摄和体验,让我们体会到,制作丹钧泥塑,工序复杂,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才能制作完成,通过对丹钧泥塑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张振福说:”今年暑假,已有12所大学的艺术生和新闻与传媒学院的大学生走进我的泥塑工作室,拍摄郸城泥塑、研究郸城泥塑、传播郸城泥塑文化,欢迎更多的大学生走进我的丹钧泥塑工作室,了解郸城泥塑、宣传民族文化,今后,我带领女儿张玉萍和徒弟们把传统的泥塑艺术发扬光大,为弘扬民族文化尽心尽力,让郸城丹钧泥塑这朵民间艺术之花芳香四溢,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 张振福,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郸城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的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周口市第二、三、四届人大代表,周口市第七、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泥塑作品《黄河娃》入编全国六年级上册美术教科书,三次获河南省民间工艺最高奖——金鼎奖。周口市人民政府第二、三、四、五、六、七届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2024年被河南日报社、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评为河南省陶瓷行业社会责任领军人物,2022年9月,张振福丹钧泥塑工作室被命名为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