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6月28日
地点:北京·炎黄艺术馆 & 名人国际大酒店
一、“蒙娜丽莎之夜”:一场艺术与思想的交汇 6月28日晚,北京炎黄艺术馆对面的名人国际大酒店灯光璀璨,来自中外的艺术家、收藏家、媒体人与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蒙娜丽莎之夜”的盛大开启。这场跨越文化与世纪的艺术之夜,源于当天下午2 点隆重开幕的**“达芬奇-朱仁民双人博物馆”作品展**。
作为全球首次达芬奇与中国生态艺术家朱仁民的“双人对话”展览,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意大利专业机构提供的14幅珍贵达芬奇油画刻本与手稿,也集中呈现了朱仁民近年来的大地艺术、水墨生态实验与“艺术拯救生态”理念的系统化成果。展览设于炎黄艺术馆,将持续一个月,吸引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生态科技界、青少年研学团队与文旅行业的高度关注。
二、张泽川导演正式启动纪录片《朱仁民:艺术拯救生态》 当晚的“蒙娜丽莎之夜”不仅是艺术的交响,也是中国当代纪录片艺术的一个重要节点。曾执导《鲍勃与他的十三个女儿》《暖冬计划》等纪录片的好莱坞知名导演张泽川,正式宣布启动拍摄生态艺术人物纪录片——《朱仁民:艺术拯救生态》。
朱仁民与张泽川一起开启“蒙娜丽莎之夜” 张泽川在发言中回忆起1991年9月初次来到炎黄艺术馆,看到黄胄画展中那只振翅高飞的老鹰,震撼之感至今犹存。“三十四年后再次站在这里,我要用镜头为这位被誉为‘中国达芬奇’的艺术家留下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档案。”他说。 这部纪录片将由青岛蓝潮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张泽川担任总导演,拍摄将围绕以下四大核心展开: 1. 艺术家家族传承与个人成长:朱仁民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外公是著名画家潘天寿,他从小耳濡目染,汲取他的笔墨精神与宇宙观思考;
2. 生态艺术理论与创新实践:“三个生态”理论首次系统化影视呈现,从美学维度切入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 3. 十余处生态修复项目:镜头将深入中国各地朱仁民推动的大地艺术工程,记录乡村振兴与自然复绿的真实现场; 4. 人与自然的终极对话:艺术不仅是审美的结果,更是行动的语言。张泽川希望影片成为一部跨学科、跨文化的生态宣言。
张泽川与意大利大使馆代表合影
张泽川在画展开幕式上 张泽川透露,影片将邀请国际生态学者与当代艺术评论家共同参与访谈,结合影像技术还原部分大地艺术装置的构建过程,并计划送片到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际电影节,打造“从东方到世界”的文化桥梁。
三、朱仁民:以艺术拯救生态的大师之路 现年76 岁的朱仁民,既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生态思想的实践者。他长期关注地球生态危机,并以“艺术不是再现自然,而是唤醒自然”为核心理念,将水墨、装置、建筑与大地融合,构建出一种融合东方哲学与当代艺术的独特视觉语言。 他提出的“生态三论”: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精神生态,被誉为当代中国艺术界与环保界共振的理论高峰。他的代表性艺术工程,如“海上布达拉宫”“鸣翠湖”等,早已成为生态美学的标杆案例。 展览策展人指出:“如果说达芬奇是西方文艺复兴的符号,朱仁民便是当代中国走向生态复兴的精神路标。” 四、张泽川:艺术纪录片的叙述者与时代的观察者
张泽川与知名编剧李菲展示纪录片 《朱仁民》海报 张泽川,这位旅美导演,近年来以深具人文关怀与艺术追求的纪录片风格屡获国际好评。他以视觉诗意与纪实语言并重,拍摄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变迁、文化传承与生态议题的重要作品。 张泽川长期关注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语境中的发声,他认为:“朱仁民的生态艺术不仅是个人美学的实践,更是我们民族在全球环保话语中争取主张的体现。今天的纪录片,不只是记录,更是建构文明认同的方式。” 五、“蒙娜丽莎之夜”的多维呈现
当晚活动由天津甲由美术馆主理李航主持,湖南省歌唱家、音乐副教授石湘元献唱经典咏叹调《我的太阳》,并带来独唱《我爱祖国蓝天》。来自中意文化交流组织的代表向展览表示祝贺。古萨组合演奏古筝、萨克斯,中意嘉宾自由交流交织其间,氛围充满跨文化的张力。
张泽川现场致辞赞叹朱仁民不懈追求生态理想的精神。朱仁民也亲自登台,讲述自己在大地艺术中的孤独与激越:“我们不是在做艺术装饰,而是在面对生死问题。地球生病了,艺术家不能只画花草鸟鱼,要种下一棵树。” 六、张泽川展望未来:文旅、研学与国际推广的多元融合
张泽川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与国内多个城市展结合青少年艺术研学、城市生态更新案例开发、“艺术田野课”等系列配套项目。同时,《朱仁民:艺术拯救生态》纪录片还将与青岛、邵阳、湛江等地生态文旅资源深度结合,推动生态与文艺双重赋能的发展路径。 本次炎黄艺术馆的达芬奇与朱仁民作品展览及“蒙娜丽莎之夜”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精神的启蒙与生态觉醒的仪式。 尾声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生态危机逼迫我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朱仁民与张泽川,正携手在时代深处书写属于中国的艺术生态叙事。 他们不仅让“蒙娜丽莎之夜”成为一次中西交融的象征,更让“艺术拯救生态”从理念走向行动。炎黄艺术馆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7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