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师或许会永远记得,权煜飞的调皮聪明、大大咧咧,王路遥自我表达的小心翼翼,张展豪在满不在乎中透露出的些许小敏感,冯小云永远亮晶晶的眼睛后藏着的天赋和努力。这些关于青春或亮眼或不完美的特质,在袁老师的生命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底色。
这些关于青春的剪影,是发生在北京大兴区的蒲公英中学的日常。这所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公益性学校。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北京,安静的蒲公英中学始终坚守着初心,为迷茫又彷徨的十二三岁的“蒲公英”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徜徉的天空,让他们可以乘着春风飞向远方。 在北京的很多地方,有人不得不因安全隐患而在大面积的断壁残垣下紧急清退,有人不得不因忙碌的生活在地铁上疲惫睡去,有人不得不在钢筋水泥中打造生活的丛林。但《风起前的蒲公英》创作团队仍然看见了纯真和勇敢的绚丽春天,丰富生动的涂鸦,晒着白萝卜干的乒乓球台,充满活泼动感的少年,独属于青春的富含希望的笑脸。 早在之前,梁君健导演的《大学》就曾让我们看见坚守下开出的理想之花终将绽放,《我在故宫六百年》看见故宫人坚守的匠心,在《喜马拉雅天梯》中看见引路少年对8848喜马拉雅山脉的永恒之心。这一次,他用两年的时间带我们回到纯真的少年时代,和蒲公英中学一起,让我们看见了他们对于青春的守望,对于纯真的守候。 正如他所表示的“会发现不是孩子需要大人,而是大人需要孩子,你会不断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新的变化和向前的生命力。”所以我们需要和他们一起,和电影一起,守护蒲公英们的纯真。让他们的青春永远有星辰大海,让他们的长大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开心的,让他们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前程浩荡的未来。 蒲公英中学的秦颖校长说,“我们希望教给孩子的,不止是成绩,而是人生。”中考或是高考从来都不是人生的终点,“自信、乐群、求真、创造”的教育价值会引领蒲公英中学的小蒲公英们飞向远方。也许多年后,合唱团的学生们忘记了某个曾经深深刻在脑海里的发音技巧,忘记了老师曾教过的《青玉案.元夕》的旋律。但会永远记得歌里的关于不甘的遗憾,关于成长的思考和关于未来的满腔期许,记得不畏的勇气和足以支撑一生的回忆。成长或有阵痛,但无论去向何方,我们终将会从热爱和理想汲取到勇气,陪伴我们在困难之中坚韧成长,飞向远方。 当合唱团的学生在北京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间穿梭仍抬头仰望星空时,《风起前的蒲公英》的创作团队正在飞扬浮躁,商业片横行,满是营销噱头的市场环境中沉淀初心。他们关于蒲公英的约定,是长大之前,发声歌唱;是永远用自己的创造力讲好故事。 (作者: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2级新闻学一班 王显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