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人频道安徽雷锋驿站(姜和良)
经常有人说安徽蚌埠有个活雷锋叫李鸿阳,坚持44年如一日早晨五点多起来打扫军旅大院,长期资助困难家庭,每天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尽一个父亲责任已有三十多年.....笔者作为好人中国雷锋驿站的一名站长,带着好奇和敬佩采访了李鸿阳。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平凡之人如隐匿星辰,以非凡之姿践行使命,用爱与善温暖世界。蚌埠退役军人李鸿阳便是如此,他在平凡生活里绽放光彩,人生轨迹交织着苦难、坚韧、责任、担当、奉献与大爱,过往皆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 李鸿阳在蚌埠军分区长期担任后勤岗位,具体职务包括勤务员、给养员、出纳员等,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在多个岗位上表现出色。他经手的事务从未出现差错,并发明“水电巡检三步法”,有效节约部队资源。 岗位贡献 他在担任给养员期间,曾当面撕毁菜贩多开的发票,坚决抵制不正之风;通过会计函授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成为部队后勤管理的骨干力量。
家庭与集体利益 面对家庭困境(大儿子因药物过敏导致脑瘫失明),他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特殊要求。组织分配住房时,他主动谢绝,并将集体利益置于首位。
捐资助学 李鸿阳自己收入拮据还挤出现金帮助有困难的一个又一个学生。
社会影响 退役后仍保持军人作风,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其事迹被广泛报道,成为蚌埠市退役军人坚守奉献的典型代表。
2023年1月,李鸿阳光荣退休,但军人的作息从未改变,每天清晨5点,那双磨破的胶鞋准时出现在营区,继续丈量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加入“不老松”志愿团队的他,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书架上,一百五十多本政治理论学习笔记整齐排列,记录着他对信仰的永恒求索。床头那张《像雷锋那样做人》守则,钢笔字迹虽已晕染,却在岁月浸润中愈发清晰。每天清晨,李鸿阳都会坐在儿子床边,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儿子的手指,细语描绘着窗外的世界。晨光中,广玉兰的枝叶轻轻摇曳,将斑驳的光影投在父子俩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一层温柔的纱衣。
从《蚌埠日报》头版到新华社内刊,从“省市最美家庭”到“中国好人”候选,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他始终淡然:“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都是集体的荣誉。”四十四年如一日,那把磨得发亮的算盘仍在计算着奉献,那本卷边的登记簿仍在书写忠诚,那个褪色的药盒装满了三十年的坚守与爱,当新时代强军号角响彻云霄,广玉兰树下,那抹跳动的军绿色,在晨光中勾勒出一个
这就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这就是一个革命军人的点点滴滴,在他身上,我们少了一份浮燥,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攀比...这就是44年如一日的活雷锋李鸿阳!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李鸿阳的家族竟然出了32位军人!他的父亲居然是一个活到百岁的抗战老兵,他父亲曾跟随戴安澜远征东南亚...
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清晰的道出了那个年代抗日战争的残酷,日本鬼子的暴力...
李鸿阳告诉我们他的岳父也是当年新四军的一名优秀军人...
随着李鸿阳娓娓道来,我们才知道他的家族竟出了32位革命军人,这是笔者第一次听到一个家族竟然有这么多的当兵的!不仅如此,李鸿阳的儿子也参了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和国卫士!
李鸿阳,一个普通人,44年坚持军人作息,44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人,自己家庭负担很重,不给国家增添负担,却还挤出微薄的工资捐资助学,...今年六十多的人了,还积极参加志愿者各种公益活动,我们除了敬佩已经无法言语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