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科技 财经 访谈 文化 图片 全国 视频

国内

旗下栏目: 头条 国内 聚焦 发现

“一椒一肉一醋”撑起振兴路,长治市长子县东郭村打造乡村振兴“

来源:未知 作者:田尚巧 程子豪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18
摘要: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长治市长子县依托“中国青椒之乡”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以青尖椒为主的设施农业,着力推动“一县一业”全产业一体化发展。
      清晨,长治市长子县宋村镇东郭村的蔬菜交易市场早已人流攒动。成筐的青尖椒、西红柿从大棚运抵市场,装车工人小跑着将泡沫箱垒上卡车……
      村民张大妈麻利地切好一盘刚买的“诸事顺利”牌卤猪头肉,淋上几勺隔壁“丹城醋业”酿的老陈醋。这碟地道的“猪头肉蘸醋”,不仅是当地百姓餐桌上的心头好,更飘散出东郭村产业振兴的浓郁醇香。
      长子县宋村镇东郭村,这片曾因传统农业发展受限的乡村,通过打造千亩青尖椒种植基地、建成现代化蔬菜交易市场和冷库、培育“诸事顺利”猪头肉、丹城醋业等特色产业,让“诸事顺利”猪头肉和丹城醋业这两张特色名片“香”飘四方,使“农业强基、产业延链、品牌赋能”的振兴链条贯穿东郭村的发展脉络,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青绿东郭”的特色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夯实共富根基
      欲筑室者,先筑其基。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长子县依托“中国青椒之乡”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以青尖椒为主的设施农业,着力推动“一县一业”全产业一体化发展。长子县乡村振兴中心主任贾莉说:“我们深入学习了‘千万工程’的经验,结合各乡村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2022年,东郭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东郭村两委班子围绕全县“一县一业”工作要求,反复研究、深入调研、外出考察,最终确定了全面振兴蔬菜主导产业、发展多种附加产业的“一主多元”思路。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的蓝图,首先要有一支战斗力十足的“主心骨”队伍。东郭村两委班子老中青搭配,活力与经验兼备;48名党员实行积分管理,每人对口联系若干农户,信息搜集、矛盾调解、医保社保办理一肩挑,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摸得着。与此同时,村里把乡土能人、后备苗子统统纳入“人才蓄水池”,各类人才随时待命,为东郭村的未来积蓄了源头活水。
      产业要旺,党建来帮。村党支部挑头成立合作社,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模式:村民既能拿土地入股坐享分红,又能进场打工挣工资,还能按订单种地不愁销路。党支部书记杜旭东说:“我们建立‘党员产业先锋队’,每人包联5户,帮技术、找销路。”如今,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的是村里各项事业的繁荣。集中供暖改造、主街巷道硬化、污水管网铺设……一桩桩民生工程把幸福写进了东郭村村民的日常。他们还对主街轴线、小学广场、弈博广场进行了景观改造和“美颜”,栽植红梅、海棠等400余株植物,在村里错落有致,“村在绿中、人在园中”的诗意生活触手可及,这样的改变让东郭村跻身长子县45个绿化示范村之一。
千亩青椒大棚:绘就产业振兴“底色”
      走进东郭村,连片的蔬菜大棚如白色波浪般铺展在田野间,棚内青尖椒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东郭村的产业蜕变始于超1800亩的青尖椒大棚,依托于“一县一业”政策,东郭村通过集中连片开发,将零散菜地整合为标准化设施农业区。5家合作社采用“村委指导+参股合作”模式,实现育苗、种植、销售的全程管控。  
      “科技赋能让传统种植脱胎换骨。”东郭村大学生村官贾紫薇介绍,为确保种植效益,村里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并聘请农技专家定期指导。村民说:“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科技,产量高了,风险小了,咱老百姓的生活过的是越来越好了。”
      通过推广覆被式大棚和节水灌溉系统,青尖椒大棚的亩产量能提升30%。一位正在大棚劳作的村民高兴地说:“我家五座蔬菜大棚的年收入超10万元,可比外出打工强得多,还守着家。”年收入比外出打工翻了两番。像她这样的种植户,全村已有近百户。  
      2024年,东郭村蔬菜总产值突破亿元,带动户均增收万元。青尖椒产业不仅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更吸纳了本村及周边200余人就业,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交易市场+冷库:打通产业升级“动脉”
      全村80%以上的1800多亩土地以种植蔬菜为主,到了收获的季节,新的难题又出来了,蔬菜保质期较短,保存条件较为严苛,怎样能让百姓的辛苦劳作有所得,不受损?2022年,东郭村投资1300万元建成占地3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次年又投入千万资金建成全县规模最大的双功能3000吨级冷库。  
      交易市场集交易、分拣、包装于一体,每日吞吐量达20吨,辐射周边5个乡镇;冷库则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可延长蔬菜保鲜期至3个月。“以前辣椒丰收时,只能贱卖或烂在地里,现在有了市场和冷库,能错峰销售,价格翻番!”东郭村种植户们一说起来,就难掩喜悦之情。
      “冷链技术彻底打通了销售堵点。”到村工作大学生贾紫薇指着正在装车的青椒介绍,“经‘打冷’处理的蔬菜保鲜期延长,溢价达20%,早上采摘的辣椒第三天就能出现在广州超市。”该冷链体系不仅辐射到周边20公里的村镇,日均发货量超200吨。
      这一“前店后库”模式,不仅让村民收益倍增,更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实现了“产得优、储得住、卖得好”的良性循环。
诸事顺利猪头肉:烹出乡村“舌尖经济” 
      产业链延伸的突破点,落在长子传统名吃——猪头肉上,在东郭村,一块猪头肉“卤”出了乡村振兴大文章。
      一直以来,长子猪头肉由于受储存技术影响,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023年,东郭村引入标准化车间,以“村集体入股+社会资本”的创新模式,建成50吨级原料冷库和HPP超高压低温灭菌技术生产线。常温下20天、0-4℃下50天可以保持产品原色、原味、原营养成分,破解了传统卤肉保质期短的难题。更有利于扩大长子猪头肉的销售市场,让更多消费者尽享长子猪头肉美味。“真空包装结合超高压低温灭菌,让猪头肉保鲜期从3天延至50天!”生产线负责人常竹新举起一袋卤香四溢的猪头肉产品说道。
      为了将长子猪头肉的品牌打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猪头肉的美味,长子县品牌中心和大学生村官会定期安排直播带货,在“电商平台+地方品牌”的组合拳加持下,直播带来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20%以上。
      更深远的影响在就业端显现出来。50多名村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以前自家卤肉只能卖给熟人,现在成了‘网红’产品,比打工强多了!”包装车间工人笑着说道。村集体每年从中分红30万元,传统的美食正式晋级为富民产业。
      他们还给猪头肉产品注入了“文化附加值”,品牌推出的“鸿运当头”礼盒,结合长子的民俗元素,成为节庆市场的“爆款”,让乡土美味变身文化符号。
丹城醋业:酿造产业融合“新滋味” 
      与猪头肉车间相邻的丹城醋业,则开辟了农旅融合新路径。作为东郭村产业版图的重要一环,山西丹城醋业有限公司以“醋+文旅”开辟新赛道。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深耕酿造工艺,拥有5个注册商标,年产醋品300吨。依托丹城醋业生产基地,东郭村开辟酿造工艺、饮食文化、醋保健文化等文化观光体验模块,一方面提高醋的销量,另一方面通过推广体验式观光旅游业,提高本村品牌知名度,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丹城醋业与青尖椒产业形成“互补链”——辣椒成为醋的原料,醋厂为蔬菜提供销路,实现“双赢”。公司负责人常旭峰表示:“别看醋厂规模不大,它为村集体年创收的可不少。我们未来将开发醋饮品、醋保健品等衍生产品,让‘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特色加工业解决了40余人就业,更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村办企业矩阵初具规模。
      “这可不是普通卤味!猪头肉吸饱汤汁,肥的地方入口即化,瘦的地方丝丝入味!关键寓意绝了——诸事顺利牌,啃块肉,今年升职加薪全安排!”长子县有来头食品有限公司二楼的直播间内,正在激情的为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介绍着……
      从青尖椒大棚的绿意盎然,到交易市场的繁忙景象;从猪头肉的香气四溢,到醋坊的醇厚绵长,东郭村以产业融合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田尚巧 程子豪 文/图)
责任编辑:田尚巧 程子豪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科技 | 财经 | 访谈 | 文化 | 图片 | 全国 | 视频

Copyright © 2018-2026 中国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技术支持:织梦58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