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科技 财经 访谈 文化 图片 全国 视频

头条

旗下栏目: 头条 国内 聚焦 发现

龙丛源黄精全能仙草,脾肺肾三脏俱补

来源:环球网 作者:王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1-01
摘要:龙丛源黄精全能仙草,脾肺肾三脏俱补。
       黄精是众多中药中唯一一个名字带“精”字的,功效特殊,肺、脾、肾三脏都能补益。《抱朴子》中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

黄精不仅是历代名贵的滋补药物,而且还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早在魏晋时期,人们认为黄精属于芝草类,尽得土之精华灵气,有轻身、驻颜的功效,又被称为“仙人余粮”。

一颗好的黄精,对自然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需要非常稳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黄精生长于海拔800—2800米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因此种植地区要常年温暖潮湿,而且土地也要肥沃,能够有足够的营养来滋养黄精。

我国皖南地区安徽省绩溪县有个叫做龙丛源的地方,就成为天然野生黄精最好的生长基地。这里山高林密,气候温和,天然的山泉水,自然条件极佳,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优势,孕育出一批批高品质的黄精。龙丛源的黄精根须发达、肉质肥厚,微带焦糖气,味甜,有粘性。这里的黄精含有多糖、黄精低聚糖、甾体皂苷、黄酮类物质、木脂素、含氮类化合物、强心苷、挥发油等多种功效性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黄精。

古籍记载

黄精“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是风靡修仙界的超级网红食物,有着“仙人余粮”的名号。历代古籍诗人也都非常推崇黄精。

“黄精补五劳七伤”。——《日华子本草》载

“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本草纲目》载

“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增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本经逢原》载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诗圣杜甫

黄精有温阳生津,润泽肌肤,养颜延年之效。——药王孙思邈

古人把黄精看为“芝草之精”,因为它吸收了大自然黄土之精华的存在,甚至被民间誉为“太阳草”。所以黄精的功效极多,是一味平补三焦之药。

黄精——上焦养肺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覆盖在其他四脏之上,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肺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我们的肺气充足,就可以抵御外邪;但如果肺气虚弱,外邪侵入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肺腑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还有人体受到寒邪侵袭时,就会影响肺气宣发,导致咳嗽、气短气喘、害怕风寒。

黄精归于肺经,性质平和,质润,既养肺阴,又益肺气,很擅长调理肺气阴两虚,非常适用于单纯性的肺阴不足、气阴两虚患者。可以用黄精和沙参、川贝煮水代茶饮,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黄精——中焦补脾养阴生津

说完了养肺,我们再来看看中焦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居中土,调和四方”,是我们人体气血的主要来源。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气血充足,消化功能正常。但当脾胃虚弱时,就会导致运化失常,出现精神状态差、食欲下降、气短、懒得说话、容易疲劳等症状。

黄精吃起来味道甘甜,甘味入脾,所以黄精擅长补脾胃。因其质润,既能补脾气,还能养脾阴,所以,对于脾胃阴虚,饮食不振,身体容易倦怠乏力的人,特别适合。同时为了提升疗效,还可以搭配党参、甘草、白术、茯苓等中草药,从而起到更好的健脾胃之功效。

黄精——肾黄金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养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 。当肾精亏虚时,人体生殖机能减退,而黄精补肾益精。所以有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须发早白等症状的肾精亏虚人群可以食用。《神仙芝草经》更强调“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增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说的就是黄精可以补肾,长黑发,延衰老。

人的生理活动功能主要是通过肾中精气来实现的。在西医里,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绝大部分由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肾通过尿的生成,维持水的平衡,使人不易虚脱,肾脏调节体内水分,保持体内环境(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度)稳定的功能,称作人体“调节器”或“稳压器”。

肾气足了,肾可以把营养供给五脏,五脏得到营养均衡后,五脏充盈,人就活力四射,生龙活虎,抵抗力强。在临床上黄精主要用于改善体能,改变肾虚引起的早泄、乏力、更有壮腰补骨髓的功效,在养生界黄精也被誉为“肾黄金”。

所以说黄精是先从肺养到脾,再从脾养到肾,最后让肺、脾、肾这三脏都感觉很轻松,没有负担,身体也会更加舒服。从营养价值上来看,龙丛源黄精还有较高的蛋白质成分,每百克黄精含有11.6g蛋白质、17.9g膳食纤维,对于需要控制体重,想要减肥的人群,黄精都是不错的食疗之选。总之,黄精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植物,在中国传统医药和饮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责任编辑:王丹

上一篇:苹果红了……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科技 | 财经 | 访谈 | 文化 | 图片 | 全国 | 视频

Copyright © 2018-2026 中国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技术支持:织梦58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