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科技 财经 访谈 文化 图片 全国 视频

头条

旗下栏目: 头条 国内 聚焦 发现

邕城论道传岐黄 非遗中医谱新篇 ——首届中医特长与非遗医术交流

来源:未知 作者:王杰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18
摘要:邕城论道传岐黄 非遗中医谱新篇 首届中医特长与非遗医术交流大会在南宁圆满落幕 2025年11月16日,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医特长与非遗医术交流大会在南宁顺利收官。本次盛会由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主办,以弘扬中医
邕城论道传岐黄 非遗中医谱新篇
——首届中医特长与非遗医术交流大会在南宁圆满落幕
 
         2025年11月16日,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医特长与非遗医术交流大会在南宁顺利收官。本次盛会由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主办,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呵护老百姓健康”为主题,坚守“保护传承、交流促进、传播惠民、融合发展”宗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及马来西亚等国的400余名中医药专家、非遗传承人、行业骨干,以学术交流、技艺展示、惠民服务为纽带,共探中医药非遗技艺传承创新的时代路径。
 
          业界大咖寄语 锚定务实传承方向
 
       大会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北京同有三和中医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医学博士刘力红通过视频连线送来祝贺与期许。扎根广西数十载的他,深刻了解当地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在寄语中强调,中医传承需“务实为本”,要深入挖掘民间中医的特长技艺,加强系统性保护与研究,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会长、广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李彤亲临现场并致辞。他指出,瑶医药等民族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经千年沉淀的诊疗理论与实践经验,是守护民众健康的宝贵财富。本次大会为行业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将有力促进中医药非遗人才培养与行业服务水平提升,为民族医药传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解读赋能 夯实规范化发展根基
 
       会议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政策导向与实践路径,深入解读《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晰民间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的定位与价值。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赖富强在发言中提出,要通过搭建规范化交流平台,推动民间医术标准化、合法化传承,让传统医药技艺在规范框架内持续发展;南宁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蒙文虎则呼吁,要强化非遗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高校与行业、社会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机制。
 
       多维活动联动 让中医非遗“活起来”
 
       为中医药文化更贴近民众,大会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沉浸式”特色活动。30家传统中医馆(所)集中参展,带来了地道传统草药、特色诊疗器具及创新健康产品,壮医水蛭疗法、梁华骨架调衡疗法、壮医思櫑木香护眼疗法等非遗衍生品凭借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实用价值,成为现场热门展品。中医特长演示、技艺比拼、秘方分享等环节高潮迭起,老中医们现场展示独家诊疗手法、分享秘制方药,尽显传统医药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
       免费义诊专区始终人气高涨,参会专家耐心为市民把脉问诊、辨证开方,演示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优质中医药服务,真切感受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马来西亚华人中医馆代表积极参与各项交流活动,与国内同行分享海外中医药传播经验,探讨跨境合作可能,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会议期间,《中医健康南宁倡议书》正式发布,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医药保护传承,凝聚发展合力。
 
       规划未来路径 推动中医智慧永续传承
 
       大会明确了后续工作重点:将建立中医药非遗项目信息库,系统收录技艺资料与传承脉络;组织编撰《广西中医特长与非遗医术荟萃汇编》,抢救性保护珍贵秘方与技艺;持续推进中医药非遗活态传承,让传统技艺在临床应用、文化传播中不断创新发展。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搭建了体系化、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标志着我国民间中医药传承迈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未来,在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中医药非遗技艺将持续释放健康价值,让千年中医智慧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东方智慧。(记者:韦小梅)
责任编辑:王杰清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科技 | 财经 | 访谈 | 文化 | 图片 | 全国 | 视频

Copyright © 2018-2026 中国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技术支持:织梦58

电脑版 | 移动版